以“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今天将落下帷幕。
流“链”忘返 以开放促共赢

首届链博会吸引了来自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机构参展,行业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都是首次公开展示各自的完整供应链,通过开放包容的平台展示,拥抱未来的合作共赢。
在采访中,参展商纷纷表示,链博会搭建起的全新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展示各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也让他们更好了解相关领域的关键环节,实现交流互鉴。
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氢能业务总经理 胡华利:我们也是在利用这一次链博会的机会,我看到了很多行业的领先企业,都在参加这次的链博会,实际上我也是抓住这个机会,有机会我就会到其他的展台上去看一看,去和同行交流,去寻找合作的机会。
博世中国总裁 陈玉东:这个链博会完全契合了我们工业的这种生态,对于外商企业来讲就是中国整个供应链,第一比较稳定,第二供应链当中的机会很多,我们是希望在中国加大制造业的投资,来做好各级供应链的增链补链。这样的话对于我们都是双赢的。
不少参展代表表示,构筑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至关重要,首届链博会的举办展现了中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担当。

AGC中国总代表 上田敏裕:以前会听到的“脱钩”一词,我认为全球还有跨国企业想脱离中国是很难得到大的发展。中国供应链的成功,是全世界的机会。

帝斯曼-芬美意中国总裁 周涛:我们在全球的三大供应链的中心,里面既有中国的,也有世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我们在这样一种强调全球供应链一体化合作的背景下,持续地期待,也希望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里面,来添砖加瓦。
不少参展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链博会,中外企业得以增进了解、互通有无,大家期待借助链博会的平台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在各链条间发现更多合作的契机。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 王磊:过去一年里,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在加强自己的供应链,在这次展会得到了非常好的展示,尤其在绿色发展方面,减碳零碳排放方面,绝对不是互相能够脱钩,大家一起发展,把蛋糕做大。
联邦快递高级副总裁 中国区总裁 陈嘉良:我们在当中一定能够寻找更多的机会。我们会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会用更多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让我们的效率提高,我们是非常乐意参与这个链博会。
一家小企业的寻友之旅
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有50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他们分布在各自产业链条的上中下游关键环节。
对于参展企业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产业链条大会,寻找新伙伴,成了不少企业的重中之重。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了这样一家小企业,他们就在不停地“找朋友”。
李先龙是一家小企业的负责人,这次展会,他带来了一款畜牧业数据采集胶囊机器人,能全程监控牛羊的健康情况。产品研发了六七年,去年才正式推出。在链博会上,李先龙满眼看到的都是机会。
参展商 李先龙:像意大利的合作社,以色列的合作社,我们都可以进行一个洽谈。目前我来找过他们,就是他们不在。
没想到,第一次主动出击,就没找到人。不过,李先龙并没有气馁,他又有了新的目标。
虽然只是留了资料,但是李先龙仍然觉得很满意,因为对于一个年轻企业来说,每一个机会都非常难得。现在,他又对另一家数据平台企业开始了回访。
李先龙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产品,和对方也越聊越热乎,两家数据企业在畜牧业领域找到了合作的契合点。
加微信,留联系方式,短短半个小时,李先龙就和目标对象达成了初步意向。而不断地主动出击,让这家小企业在链博会上找到了不少新伙伴。

参展商 李先龙:收获很大,项目上我们已经和周边的很多企业都达成了相应的合作,一天半了,大概有七八家。

在产业链条上,每个企业都不是独立的个体。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分工日益细化,链博会串起的上中下游企业,都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新社福州12月2日电 (叶秋云)作为两岸同胞共同精神家园的妈祖文化,不断迎来高光时刻:今年11月,历时四个月的2023中国白·妈祖文化陶瓷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落幕,推动妈祖文化和福建德化陶瓷产业跨界融合发展;2023海峡两岸妈祖文创作品大赛正延长截稿时间,面向海峡两岸广泛征集精品佳作。

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相关人士近日受访时表示,这些赛事以妈祖文化为媒,推动两岸合作,助力妈祖文化文创产业多元发展、品牌打造。
不久前,“千年南音·信走福建”台湾信乐团福建文旅真人秀节目开拍。台湾信乐团走进福州历史文化街区、南靖土楼、泉州施琅故居、福鼎太姥山、厦门鼓浪屿等旅游景点,通过景点游览、非遗体验、戏曲观摩、艺术欣赏、美食品尝等来推广福建文旅。
参与节目主办的闽台家园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执行长李宛芯表示,这个13集的福建文旅真人秀节目正在制作中,将在两岸自媒体平台播放,助推福建文旅宣介,彰显福建发展活力,吸引岛内艺人、从业人员来闽发展。
今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引导闽台业界合作制作影视精品”“汇聚两岸文化娱乐资源,打造两岸流行文化中心”。李宛芯认为,有《意见》的加持,闽台家园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将继续引进台湾音乐、影视资源,促进闽台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福建充分发挥闽台“五缘”优势,利用海峡两岸各类经贸文化展会平台,提升闽台文创园区项目合作;用足用好扶持政策,推动闽台数字文化、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动漫产业等合作,策划实施文艺演出、文化展览、人才培训、文创赛事等一批两岸文化产业活动和具体项目,进一步拓展闽台文化交流合作渠道,实现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在台湾青年、福建平潭爱玩客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智远看来,因为语言相通,福建是台湾年轻人落地的好舞台。
自2014年起,台湾青年张欣颐扎根福建,率台湾上趣开新团队共同开发“耕读李家”景区,用设计点亮乡村,把三明市泰宁县默默无闻的际溪村打造成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闽台乡创孵化基地”。她说,福建一直扶持台青参与乡建乡创,闽台乡建乡创合作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子。
截至目前,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已成功举办十四届,成为目前大陆地区台湾企业参展最多、在台湾文化产业界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位于福州、厦门的闽台文化产业园,吸引大批台湾文创企业机构投资创业。福州稻田创业小镇“海峡两岸文化创意园”、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等众多闽台青年文创基地,也吸引台湾文创企业、个人工作室、青年文创业者纷纷入驻。
闽台文化产业融合程度加深,闽台文化产业交流合作水平持续提升,已经成为福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一大特色和比较优势。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福建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位居全国第六;今年以来,福建文化产业继续展现积极复苏向好发展态势,其中创意设计服务、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长19.4%、23.8%。
经过多年发展,福建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已形成以厦门、福州为核心的影视文化、动漫游戏、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莆田、泉州、福州为核心的工艺美术产业集聚区。其中,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数字教育、网络视听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中国(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工艺美术产业优势明显,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三位,出口额居全国第二位。(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