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淮安12月2日电 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的“传承红色基因 培养时代新人”《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系列图书新书发布会,1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举行。
《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书封。人民日报出版社供图

《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系列图书是“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丛书中的一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金民卿、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沈清主编,包括拼音版、儿童版、少年版、青年版,共四册。该系列图书截取周恩来青少年时代的光辉片段,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其聪颖好学、勤奋刻苦、志存高远的人格魅力,以及努力学习中外先进思想、积极投身革命的艰辛历程。
周恩来侄女、中新社原副社长周秉德现场致辞。人民日报出版社供图
周恩来侄女、中新社原副社长周秉德现场致辞。她表示,今年是周总理125周年诞辰,125年前的3月5日,周总理就出生在离这里不到一公里的小巷边,也就是现在的周恩来故居。113年前的春天,周总理就是从这里赶往天津读书,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周总理的教育、关怀下长大的,他的很多故事家喻户晓,他的一言一行让我们终身受益。所以在建党百年的时候,也就是三年前,人民日报出版社和金民卿书记、沈清决定编撰这套书,向今天的小朋友好好讲讲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老一辈传给我们的红色基因传承给下一代。”
“我们既要把历史写活,塑造一个和大家一样,在大运河边长大,好奇、贪玩、会哭、会笑的一个小总理,让大家觉得亲切、佩服,又得字斟句酌,把这些小故事的细节写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有一点错误、夸大和马虎。”周秉德希望孩子们读完这套书能积极进取、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崇高使命扛起来。
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华新分享了策划、出版“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初衷。他表示,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希望《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系列图书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让更多的青少年读者从中受益。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金松表示,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丛书中的一套,《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也是发掘淮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读物。希望它能让淮安市、江苏省的青少年读者从中受益,也能走出淮安、走出江苏,在更广阔天地中宣传推广淮安宝贵的红色文化。
现场嘉宾共同为新书揭幕。人民日报出版社供图
现场嘉宾共同为新书揭幕。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周恩来纪念馆、淮阴中学、新安小学、周恩来红军小学、周恩来故居等获赠《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系列图书。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市教育局、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与人民日报出版社签订了共建“大思政课”战略合作协议。(完)
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近日发表了介绍湖北省天门市的报道,探秘当地石家河遗址,找寻中华文明起源。
石家河遗址。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报道称,石家河遗址是湖北天门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长江中游腹地、江汉平原北部与大洪山南麓结合处的山前地带,地处石家河镇,总面积达8平方公里,由40多处遗址点组成,年代跨度距今6000至4000年,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的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准。

图为石家河遗址挖掘现场。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石家河遗址的发现,颇为传奇。1954年冬,天门、京山两县联合修建石龙水库干渠,开挖到天门县石家河镇地段时,发现大量石器、陶器等古代遗存。随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对其进行考察,于1955年初春对水渠沿线的几处重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1600平方米。其中,罗家柏岭发掘面积1147平方米。自此拉开石家河遗址考古的序幕,是江汉地区史前考古的第一次奠基。

图为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器。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1955年至今,大陆文物部门组织的石家河考古队已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逾20次规模不等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对于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编年和聚落的形成、发展与衰落具有典型意义。2001年3月,石家河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近年来,石家河考古队对石家河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工作,获得重大发现。

图为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器。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石家河文化谭家岭遗址发掘点出土240余件极其珍贵的精美玉器,如双人连体头像玉玦、虎座双鹰玉饰、玉牌饰、虎形玉冠饰、玉虎、玉鹰、玉钺等,以玉蝉、玉管、玉珠、玉虎的数量最多。这些玉器普遍使用的圆雕、透雕、减地阳刻工艺、浅浮雕线刻工艺,代表了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技艺的最高峰。(完)